-
10倍杠杆 春开窖酒行:95后会员占比30%,他们说‘这酒,够劲儿,喝着有面子’_酒坛_酒花_酿酒
发布日期:2025-07-05 23:13 点击次数:70春开窖的“新酒客”:95后说“够劲儿有面子”10倍杠杆,藏着老匠人的“新活法”。
七月的晚风裹着蝉鸣钻进春开窖的玻璃门,26岁的小夏举着酒盅站在展示柜前,指尖划过一排刻着“春开窖”字样的陶坛。她身后三个穿潮牌的男生正凑在品鉴台边,其中一个染着浅蓝头发的男生举着手机拍个不停:“家人们谁懂啊,这酒坛上的手作纹路比我潮鞋的限量款还酷!”
“哎哎,先尝再拍!”店长王姐笑着端来刚温好的酒,青瓷碗里浮着层细密的酒花。小夏抿了一口,眼睛亮起来:“这劲儿!比上次喝的某网红白酒顺多了,后味儿还有股子粮食香——我爸说这就是‘够劲儿有面子’!”
这是春开窖北京朝阳区的门店,墙上的电子屏跳动着实时数据:95后会员占比30%,复购率超45%。而在三年前,这个数字还是个位数。变化始于去年春天的一场“青年品鉴会”——当95后们第一次尝到春开窖的“谷雨酿”,评论区炸了:“原来老派散酒也能这么对味儿!”
展开剩余71%“我们这代人喝酒,要的不是‘装’,是‘真’。”27岁的阿杰晃了晃手里的会员卡,卡面印着春开窖的镇窖酒纹样,“上周部门聚餐,我带了两坛春开窖的‘春芽原浆’,总监尝了直拍桌子:‘这酒比我当年跑业务时喝的地产品牌实在!’第二天全组都来问链接。”
小夏翻出手机里的照片,是她上周在春开窖参与的“手作酒标”活动。“我设计了款‘夏日青梅’主题的酒标,师傅现场给我刻在酒坛上——这坛酒现在摆在我工位,同事路过都问‘你这酒哪儿买的?看着像艺术品’。”她指着屏幕里的设计图,青梅枝桠间藏着“春开窖”三个小字,“关键是品质过硬,上次我哥的婚礼用了这酒,长辈们夸‘有老味道’,同龄人说‘够潮够劲儿’,两边都满意。”
柜台后,酿酒师老周正给新会员演示“看花摘酒”。他舀起一勺刚蒸馏出的酒,酒花在碗里绽成小米粒:“这叫‘鱼眼泡’,52度,够劲儿但不冲嗓子。”围观的95后们举着手机录视频,弹幕刷得飞快:“原来好酒是看酒花看出来的!”“师傅这手法比我爸当年修自行车还讲究!”
“以前总觉得老匠人的‘规矩’麻烦,现在才懂,这些规矩就是‘有面子’的底气。”会员林悦摸着展柜里的“廿年窖藏”酒坛,坛身的手作指纹清晰可见,“我爸收藏了半辈子酒,上次来这儿一眼就相中这坛——他说‘这坛酒的封泥厚度、曲香浓度,都是老辈传下来的真功夫,比那些花里胡哨的包装实在多了’。”
店里最显眼的位置摆着本“95后会员留言簿”,翻到最新一页,是刚满25岁的小雨写的:“第一次喝春开窖是在朋友生日局,他神秘兮兮地说‘这酒能让你明白什么叫‘酒里有故事’。现在我懂了——故事不是写在包装上的,是藏在曲房的温湿度里,窖泥的微生物里,酿酒师傅的掌纹里。这样的酒,喝着才够劲儿,拿得出手才叫有面子。”
暮色渐浓时,小夏和阿杰抱着刚买的酒准备离开。路过门店的“会员荣誉墙”,上面挂着他们的照片——都是参与过“盲品考核”“手作酒标”“酿酒体验日”的活跃分子。阿杰拍了拍小夏的肩:“你说咱爸妈那辈喝酒图啥?图个实在。咱这辈喝酒图啥?图个‘实在里有门道,门道里有面子’。春开窖刚好把这两头都占了。”
玻璃门外,晚霞把“春开窖酒行”的招牌染成暖金色。王姐擦着柜台,看着满屋子年轻人,忽然想起师傅临终前说的话:“酒要守得住老规矩,更要接得住新地气。”如今看来,那些刻在陶坛上的岁月,那些藏在酒花里的匠心,正通过95后的朋友圈、小红书笔记、生日聚会,悄悄变成新的“有面子”——不是炫富的标签,而是对品质的认同,对文化的自信。
而这,或许就是春开窖最动人的“新活法”:老匠人守着规矩酿酒,新青年捧着酒坛“造圈”10倍杠杆,当“够劲儿”的酒香遇上“有面子”的认同,传统散酒的故事,正翻到最鲜活的一页。
发布于:山东省